所以对于开发商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现金流,房子涨了当然好,可以赚得额外的利润,但是,你要明白一个楼盘的销售时间越长,对开发商本身越不利,只有傻瓜才会捂盘惜售,那要捂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企业及时套现才是正路。开发商必须遵循生意规则,你如果硬要开发商要有良心,不能涨价,那我要说,这话你跟中国政府说最好。谁控制了土地,谁就控制了房价。所以,中国的房价不是控制在开发商手里而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只是这个道理一般人不明白。
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收到政府的口袋去了,尤其是在现在以拍卖拿地的现状下更是如此。说个最简单的,某城市的地王,44亿的标价,土地面积 1.3709万平方米,容积率4.8,总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楼面价就是6万多。也就是说,房子还没建,政府就已经揣到自己口袋这么多钱了。
国土局为什么那么容易出贪官,受贿原因全是那红线内外一米,或者容积率那零点几的小数!很多朋友都以为,开发商是想咋建就咋建,可是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国家政策在那里呢,土地竞拍就是一把刀,容积率又是二把刀,直接就限制了房屋总量的提高。地价是楼价构成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它的高低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经常有朋友问我,一个平方米的房子的成本有多少?我告诉他,其实,直接成本很小,比如我这个项目,建筑成本大概在1850-2500之间。包括:土建,装饰,园林,水电!土建是指毛坯大概1200元m2,包括地下室和基础;装饰部分80元/m2,包括外墙砖,入户门,栏杆和铝合金窗等;园林大概550元 /m2;水电大概250元/m2,包括电缆,智能安装,及室外排水设施。
其实,要算房子的成本还要加上营销成本、财务成本、各种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等。就说,那容积率吧,我要不是通过卿至泰把它提高了,就原来批的1.7,我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关键是送多少钱。容积率相对真实的只有别墅。所以更加卖得死贵。放眼全国,无论哪里,开发商和规划局都在一起愚弄人民。当然其中的公关费很可观,但与房价利润相比实在是太划算了。
大家在骂房地产商黑心致使房价猛涨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土地现价早已涨过房价的涨幅了。现在地方财政就是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拼命要卖土地赚钱,中央想控制都控制不了,你看现在全国各地哪个城市的城区面积都在不断蔓延。
但如果作为工业用地,做厂房,做企业,那么政府可以年年向企业商家收税,所以对于政府来说卖地建房是下下策的方法。但是,为什么他们还要买呢?因为一个地方的一届领导做多干五年,他做事只管这五年自己的财政收入,至于五年以后,他都不知道调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一届又一届政府是只管现在不管将来啊!
现在最搞笑的还是那个招挂拍制度。据说这个制度是向香港学习的,可是人家那是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多健全啊?可是在内地,这制度一出台就为政府官员游戏法律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没实行这个制度以前买土地,一般只需要出个10来万撑死100来万忽悠贿赂一下国土局的实权人士乃至一把手,那么土地譬如说本来价值1000万的土地,一把手银子捞足大笔一挥也许2,300万就搞到手了,反正都是公家的地。而现在呢?实行的正规的招拍挂,一般人就不大敢便宜卖了,你要敢这样做,不是**** 也得双规,官员们心里也是有点忌惮的。
他笑着说:"不卖地,哪里来钱养活那些公务员?" 在房地产行业,对于地产商追求高回报大家不能有过多指责,因为逐利是企业的本能。大家应该关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个别贪官不顾国家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他们凭什么滥用公权利?用公权利牟利呢?在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支配下,特别是一些官员在金钱诱惑下,都能想出应对、变通的对策。
作为一个做房地产的商人,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一套房子会压垮中国。"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开始加入房地产行业的时候,正值香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不久,香港很多老百姓正经历负资产的风暴。
可是,香港老百姓当时并没有把房子给银行,为什么?因为香港有很完整的信用体系,你一旦把房子给银行,你的信用就完了,以后你找工作、创业、纳税甚至生活都会出现问题,你不能拥有私家车,不能到高级消费场所等等。所以,香港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硬抗着。
可是,中国大陆就不同啦,因为没有完整的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如果出现了负资产,老百姓立刻就会把房子扔给银行,那时候,比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马上就席卷全国,中国经济马上就到退三十年。所以,很多朋友总寄希望于宏观调控,认为国家出了重拳房地产价格就会降下来,可是,你不明白,中央可明白宏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把金融机构搭上去的银行风险呢。
但是,不宏观调控好不好?也不行,那就是第二个日本泡沫。二者泡沫就会造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所以,还要调控,而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而这样的做法作打得一个恶果就是叫制造业赚不到钱,使得制造业老板把钱从制造业抽出来投入股市、房市从而使泡沫越来越大。
大家知道,房地产项目,立项到开工,一直到峻工验收合格包括期间的销售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的影子,就连最后的房地产交易中心,那本来应该是个类似市场之类的东西吧?那也是国土局下属的事业单位。
大家知道只要有政府影子的地方就一定有滥用职权,而滥用职权就意味着腐败,而这样也就提高了交易成本。所以,让政府推出这些所谓的监管,或者减少监管,或者公开监管,都会让房地产市场减少腐败,减少成本,最主要的就是那么行政性的收费项目能不能取消呢?
我就不明白一件事,在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你收了建筑公司的税、验收合格以后你又收了房地产公司的税、交易过程中你又收了房地产公司和买房者双方的税,这些税不就是用来支付你那些行政机构的费用的吗?你政府为什么还要重新再收一遍呢?
说完了这些咱再说你政府的卖地行为,你美其名曰说是什么市场化,我看纯属你往财政捞钱,每届地方政府上台之后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卖地就能使GDP上升,卖一块地GDP上升一个百分点,卖两块地GDP又上升两个百分点,卖的价格越高GDP越高,所以,放眼全国,什么东西涨价最快?土地!而且是只涨不跌的,这时什么行为?市场行为?鬼才信,这就叫操控市场。
首先,银行虽然说是国家的,可是银行他也是企业,它也要生存啊,你现在叫它生存不下去,他能干吗?除非政府拟给补贴。银行的钱是在房价最高的时候放出去的,你现在强行打压房价,银行的损失怎么办?就算你给银行补贴,那些房地产公司又怎么办?他有些房子实在房价最高的时候卖出去的,那么现在房价呼拉掉下来一大截?人家那些先买房的人不来找你房地产公司吗?不管多大的房地产公司都没有银行的实力,老百姓叫它退钱它是退不起的。
说句题外话,这些日子,深圳银行限制提现,美其名曰说是为了打击非法洗钱。你信吗?非法洗钱从来都存在,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打击?我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银行没钱了!银行会没钱?会的。银行的经营模式大家都知道,就是那老百姓的钱赚老百姓的钱,它们转的就是利息差以及衍生费用,现在他们把大量的钱投入到房地产上去了,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没有成交,以前的钱立刻成了呆账,它们哪里还有钱?
所以,自然要限制提现。这事就是发生在咱这奇妙的中国,要是发生在外国,立刻还不产生挤兑风潮?疯狂的房产泡沫消耗了大量消费阶层的钱包,而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消费不足!而政府对这一切却视而不见!现在,全国都来搞房地产,就像当年全民炼钢铁一样。如果政府还在追求那虚假的GDP,金融危机迟早就到来。